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化工,让生活更精彩-凯发登录网址

 
忠诚的实践者

——记沈阳化工集团公司cpp分公司经理、党总支书记李惠武

  沈化人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实践,而所谓“实践”,说白了就是干,就是拼搏,就是要针对沈化这个地处东北老工业区的老化工企业的实际,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发展能够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化工技术项目,惟此,才能促进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使企业走上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早在5年前,沈化人就将目光牢牢锁定在依靠应用新技术、建设大项目来发展企业上。
  
  cpp制乙烯技术,是以常压渣油为原料富产乙烯和丙烯的新技术。该工艺是催化裂化家族技术的新发展,拓宽了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原料来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十多年前,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cpp技术,然而,cpp研究在实验室获得成功后,专家们仅于2000年在大庆的一套8万吨装置上做过一次中试,运行了72天,数据分析达到了设计要求。但中试并不等于大规模工业化的实现;而且中试只试验了前端,对如何将前端的催化热裂解与后端的乙烯提炼两部分结合起来,专家们并没有试验;再者,将催化热裂解装置与乙烯提炼装置组合在一起也是前所未有的,究竟能否开得起来尚存在着一系列未知数,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由于对这件罕事没人愿意冒险一试,因此,这项发明在保险柜里静静地躺了6年。
  
  2004年,沈化集团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机遇,经过科学的论证,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全力推进cpp项目建设。2005年,沈化刚进入蓝星总公司,就拿到了国家的建设批复,并将cpp作为示范项目列入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2006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沈化人毅然决定集中物力和人力,投资建设世界上第一套cpp制乙烯项目。因为在沈化人的发展方略中,cpp是当今乙烯生产的领先技术,拿下这项技术,不仅可以为国内外乙烯生产开辟出一条新的原料路线、赢得政府的支持并占领广阔的市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为中国化工大力推行“油头化尾”的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7年3月,沈化cpp项目破土动工了,并于2009年初就将包括50万吨/年乙烯催化热裂解(cpp)制乙烯装置、聚乙烯(pe)装置、mtbe/丁烯-1装置全部建设起来,还建起了与之配套的循环水厂、污水处理厂、动力站、罐区等20多个附属项目,称得上是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石油与化工技术于一体的大型化工项目。
  
  然而,这一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的重大决策并不会凭空变成现实;既便是cpp装置矗立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仍不意味着战略已经变为现实,也不意味着探索和试验已经结束。因为它在昭示沈化人大打翻身仗的同时,也为将要开动它的沈化人设下了一道道险关和难题。打个比方,cpp装置就如同一匹尚未被人驯服的烈马,又如同巨大的狮身人面斯芬克斯神像,倔强地横亘在沈化人前进的路上,狡黠地等待着勇敢而睿智的驾驭者和实践者们的到来!
  
  沈化决策者对此早有应对预案,还是cpp筹建之初,他们就从本企业员工中挑选出一批能够为实现cpp战略而奋勇拼搏的精英员工,组成了一支cpp开车团队,而在这个临危受命的驾驭者、实践者团队中,李惠武是负责人之一,也是最杰出、最忠诚的一位。
  
  领悟先进 刻苦学习
  
  按照常理,选择cpp开车负责人,应当从学过cpp、干过cpp、对开好cpp富有经验的人中挑选,但这条常理在前无古人的cpp面前似乎并不适用。这使得沈化决策者在选人时不得不反复推敲、慎之又慎。他们感到,这位负责人,必须有较强的化工理论知识,熟悉催化裂解炼油技术,通过培训可以掌握传统制乙烯技术,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创新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得能吃苦耐劳、顶得住压力。按照这些标准,领导们最终选定由李惠武担任cpp分公司经理。
  
  李惠武是个素质全面、富于挑战精神的人。他是中共党员,时年51岁。虽然年龄稍大,但他有学士学位,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是位知识型企业管理人员。他于1982年毕业于辽宁石油大学,曾在玉门炼油厂、辽河油田工作过7年,担任过机械员、设备工程师。在他身上,既体现着老化工人的传统,也积淀着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修养。1988年他调入沈阳蜡化至今,已在蜡化工作了20多年。
  
  在这20多年里,李惠武当过施工员,当过项目副处长,当过常压液蜡分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还担任过催化分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安环处处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在每个岗位上他干得都很踏实、很出色。多年在蜡化的奋斗生涯,使他早已深深爱上了化工事业,爱上了沈化这个他立志奉献毕生的国有企业。
  
  李惠武是个热爱生活、很有理想抱负的人。他自幼生性要强,初中、高中时期的各项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年轻时代的他喜欢读书写作,梦想过将来当一名文学家或政治家。是四年的大学生活最终铸就了他成熟的人生理想——把一生献给祖国的化工事业。
  
  李惠武善于学习。他在大学时学的是化工设备专业,而对化工工艺却是个门外汉。但他从1992年开始参加催化常减压项目建设,1995年担任液蜡项目处长,1996年又担任常压液蜡分厂副厂长,这些经历都促使他自己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向复合型方向转型。特别是他在参加建设常压液蜡装置期间,因为是当时蜡化的第一套装置,没有经验,他就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同志学习,经常在施工现场一呆就是半个月,终于在1997年底和大家一起,把常压液蜡装置开车成功。这标志着经过在蜡化十多年的苦学、苦干,李惠武的知识结构已不仅局限在设备方面,还具备了工艺、操作方面的丰富经验。因此在庆功时,李惠武激动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不胜酒力的他与大家一起喝了个酩酊大醉。
  
  cpp不同于常压液蜡装置,它的技术更加复杂,是一个集石油、化工技术于一身的综合体,不仅需要设备、工艺方面的知识,还要综合掌握炼油、制乙烯技术及其二者之间的结合、转换等技术。面对这样复杂的技术,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李惠武心里非常清楚,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下苦功夫学习,努力掌握cpp所要求的所有理论知识、所有工艺流程,才能完成好领导交给的cpp开车任务。
  
  在回忆当时为钻研cpp而学习的心情时,李惠武深有体会地谈道:“cpp是个先进技术,先进的东西必然是复杂的。作为第一个cpp工业化的实践者,我们要认识这一复杂事物,除了下苦功夫学习别无捷径可走。因此我在学习cpp时格外认真。为了完成任务,我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把cpp项目完完全全地整个明白。”
  
  向书本学习是李惠武多年的习惯,这次为攻关cpp,他又反复钻研了《催化裂化加工工艺技术》、《乙烯生产技术》两本书。这两本书他始终带在身边,无论在办公室、在车间工地,还是回到家里,他一有时间就仔细阅读起来,经常挑灯夜读到深夜。
  
  通过学习李惠武逐渐认识到,cpp从进料到出料,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装备只是工艺和加工过程中的一部分,利用催化热裂解技术从渣油中提炼乙烯则是一个复杂的关键过程,更体现化学变化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技术的综合使用,它们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矛盾的,是对立的统一,只有从原理上彻底搞清它们,才能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些矛盾,才能找出驾驭和掌握这些技术的办法,这是开好cpp必备的条件。
  
  珍惜培训机会是李惠武笃学的另一个特点。为开好cpp装置,沈化派出了一个100多人的团队到大庆学习乙烯技术,为期3个月,由李惠武带队。对这次培训,李惠武高度重视,倍加珍惜。他身肩两个使命,一是带好团队;二是自己也要学好相关知识。
  
  回想起来,那3个月真是一分一秒地度过的。这个团队里没有一个人干过乙烯,没有一个人有操作乙烯装置的经验,而培训的目的则是要利用cpp技术制乙烯,也就是要在原有传统乙烯技术之上再上一个大台阶,其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艰巨的学习任务,李惠武给团队成员规定了计划:每人对每天学什么、做什么都要制定出明确计划;每人每天的计划都必须完成,每天都要进行总结;每人每天都要对每个装置、每个流程、每个步骤、每条管线、每个零件、每个阀门的培训成果逐一进行考核检查;要求大家不仅要做到会操作、会检查,还要做到懂原理,会维修,对每个岗位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等都必须记得一清二楚。他为自己制定的计划是,不仅要学会宏观管理,搞清整套设备的运行原理,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各个岗位、各个流程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要求,为提高宏观指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打好基础。
  
  在李惠武的带动下,全体成员个个废寝忘食、埋头苦学,硬是在短短3个月内把大庆乙烯的师傅们“学了个透心儿,问了个底儿掉”,扎扎实实地掌握了乙烯开车的所有“学问”,赢得了师傅们的赞许。3个月时间一晃而过,似乎很快,但每个人都清楚这一天天是怎样度过的。是学习的汗水加快了他们的心理时光,是干事业的动力促使他们学好了每一分、每一秒。培训前,大家对cpp这个大系统还有些陌生甚至害怕,而3个月后,一个掌握了乙烯装置运行的团队回到了沈化。
  
  管理先进 精深严细

  李惠武在管理上有一套。多年的企业管理工作,使他积累了独到的管理经验。他认为,干好一个企业,必须有规矩,特别是化工企业,必须制定好具体、完善、科学的制度,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制度的制定和制度的执行。对此他的体会:一是要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管理者首先要做到,这样你管理的团队才有正气,你的管理大家才服气;二是制定制度的过程就是制度的执行过程,因为制度是管人的,人对制度执行的效果取决于人对制度的认同。李惠武常动员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让大家反复讨论,认真听取每位员工的意见,这样定立起来的制度,既体现以人为本,又能让每位员工执行起来自觉、自愿。三是制度一旦定下来,就要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制度等于白设。因此李惠武要求每天每班都要有工作记录,包括生产、安全等内容,每周都要有考核、有检查,对查出问题要及时进行通报,对违反制度被处罚的员工要进行充分沟通,使其理解为什么要处罚,处罚完了还要拿出改正措施。由于有了这样的理念和管理,大家反应,李惠武的管理既体现一个严字,又体现一个宽字,而且宽严得当。在分厂,李惠武经手制定的制度有一百多项,大家都能自觉、严格地遵守和执行。
  
  这次cpp开车,李惠武仍然延用了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每个员工、每个岗位、每项操作都制定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和流程,建立了岗位责任制。但这一次,他的管理与往常又有所不同,他没有把管理重点仅仅放在对以往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方面,而是更多地放在鼓励大家多发现问题、多查找漏洞、不断补充完善和细化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方面。因为cpp是第一套装置,大家谁也没操作过,对于cpp这套新的特殊装置,必须以制度创新促管理,只有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尽早制定出一套符合cpp技术要求的全新的操作手册和规章制度来。
  
  化工装置开车,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安全开车的前提是确保装置系统没有任何泄漏。为此,在接手装置前,李惠武和全体员工一起,对cpp装置系统从头到尾进行了极其精细、严格的检查。
  
  cpp整套装置,共有机械、电子、仪表设备近万件,工艺管线总长度达几百公里,每一件、每一公分都经过了员工们敏锐的目光和仪器的仔细检查。对近20万道设备法兰口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对近15万个螺栓每一个都重新紧固了一遍。对上千万个长短不齐、规格不一的螺栓进行了调整。
  
  作为开车负责人的李惠武对“三查四定”非常重视,以更加“较真儿”的态度投入到问题的查找中。
  
  乙烯装置上使用的螺栓多为低温螺栓,一般安装前施工单位都将其图上色标。李惠武要求大家将文件和厂家提供的合格证与实物相对照,仔细检查所有低温螺栓,对凡与文件和合格证不符、没有色标或色标不清的螺栓,必须全部更换。经过检查,查出170多根与文件不符、没有色标的螺栓,李惠武要求施工方给予更换,而在有色标、合格的低温螺栓中,拿出部分螺栓做抗冲击试验。李惠武又将这一要求同样贯彻在低温系统的垫片上,要求每个垫片都必须符合不同等级的低温要求,而决不能用普通钢垫片取代。正是这种严格细致的精神,为cpp开车成功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证。
  
  低温阀,也是李惠武关注的一个重点。因为他知道,普通阀没有方向性,而低温阀有。另外,国内两家低温阀生产商的产品,对方向标出的标志(一个芝麻粒大的小红点)是不一样的,如果施工方安装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可能导致安装方向错误。李惠武组织大家对设备上的低温阀逐一进行检查,结果竟查出有几十个低温阀的方向是装反的。这几十个装反的低温阀的纠正,再次避免了cpp开车的失败。
  
  李惠武不仅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而且从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总是小中见大、举一反三,提出系统性的凯发登录网址的解决方案。今年2月的一天,一场冻雨突降沈阳,粘稠的冻雨夹着雪花挂满了厂区电线,使厂区变电所出现了“晃电”现象。这一现象虽然短暂,可还是引起了李惠武的高度重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cpp变电所,与供电人员一起对“晃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晃电”提出了应急预案,从而确保了cpp装置的安全用电。
  
  “深冷分离系统干燥战”是一项最细致、最艰苦的工作。深冷分离单元是介质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分离的系统,要求管线保持干燥,达不到露点要求的指标,设备就可能会冻堵。需要进行干燥处理的设备、管线加起来有170公里长。在这么长的工作面上施工,不能出任何一个纰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李惠武带领大家打起了攻坚战。他们先用风把整个系统吹干,然后加入氮气再吹,还要针对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管线、不同的低温要求等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关键部位还要单独进行处理。就这样,李惠武领着大家整整干了一个月,经过300多个检测点的反复测试,全部达到了技术要求,取得了“深冷分离系统干燥战”彻底胜利。
  
  驾驭先进 胆识相济

  经过千辛万苦的筹备、设计、建设、检查和准备,今年4月29日,cpp主装置终于进入到投料开车阶段。沈化人几年的心血能不能换来成果,cpp装置能否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对开车团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通过学习和实践,李惠武在掌握cpp技术的同时,也在做着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他总结出普通催化裂化技术与cpp技术的不同,而风险很可能就存在于这不同点之中。一是使用的催化剂不同,因为产品侧重点不是产柴油、汽油,而是乙烯、丙烯。二是操作温度不同,催化裂解的特点是高温,而cpp则把这个温度提得更高;而进入乙烯低温分离系统,又采用低温技术。这一高一低的温度有天壤之别,充满了挑战和悬念,无胆无识者是很难驾驭的。三是设备更为复杂、操作精度要求更高。对此,李惠武预想了许多应对预案。
  
  然而,尽管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李惠武和沈化人在开车时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开车过程中,由于裂解气压缩机的设计分子量与裂解气组成有较大偏差,使平均分子量偏重,造成裂解气压缩机升速困难,装置发生多次“喘振”现象。大家看到这种不正常情况都非常着急,强烈的“喘振”有可能导致开车的失败。再则开车人员缺乏经验,无法使裂解气压缩机运转正常。反应油气排入火炬,造成巨大的浪费,沈化人个个心急如焚!更严重的是,在场专家也束手无策!
  
  大火熊熊,烈焰滚滚,人们在期盼,金钱在流失,开车现场是那样焦急、残酷,那样撼人肝胆!
  
  几天下来,人们累了,锐气减了,老外走了,专家也无计可施,惟独沈化集团领导没有走,李惠武没有走。他们不能走啊!李惠武的压力大啊,他已一连几天没合眼,在用尽所有知识后他也再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在他内心里,也曾闪过休息、退却的念头,但转念一想,已经连续十几天吃住在现场的沈化集团总经理王大壮的压力更大,沈化投入了几十亿元资金,投入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全体沈化人都对cpp寄予巨大的厚望,数千双眼睛都在看着自己,作为开车负责人之一,李惠武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我能退却吗?不!作为一名党员,这才是党对我的真正考验!作为一名化工人,这才是事业和先进技术对我的意志的真正考验!我李惠武在这个时候决不能后退半步!”在最困难、最危险的关头,李惠武一步不离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经过与领导反复研究,李惠武认识到:虽然专家没有给出正常开车时的数据,虽然没有前人的资料可查,但我们仍然可以摸索。
  
  李惠武组织相关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决定从之前的各次试车中寻找相对合适的数据。并不断地试、不断地调,哪个数据相对合适就使用哪个数据,哪个数据比其它更好,就用新数据取代旧数据,把正常开车的数据一个一个地摸索出来。同时制定出应对措施,采取了向裂解气中加入轻组分物料、立即投用裂解炉、提高反应温度等措施;他又把设备制造厂家的裂解气压缩机及组态的专家请到现场,根据实际分子量对裂解气压缩机防“喘振”曲线进行实际测试,调整了相关的参数,终于解决了裂解气压缩机“喘振”问题,保证了裂解气压缩机的平稳运行。
  
  就是这样,如同在迷雾中找路,李惠武和他的团队终于用意志战胜了陌生、用顽强和智慧找到了前人没有找到过的数据,把握了cpp开车的关键操作技术,使cpp装置第一次打通了进料关,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李惠武富于创新和挑战精神,既尊重科学,又不墨守成规。这跟他大学毕业时写的毕业论文有关。当时他写的是一个关于解决石油设备防腐方面的课题,文中针对当时某石化设计院提出的防腐标准提出了质疑。当导师向他提出院标是权威、不可随意改动意见时,李惠武拿出充分的论据和研究成果向导师作了详尽说明,终于赢得了导师的支持,最终李惠武的论文和答辩获得了优异成绩。
  
  cpp开车后,有一台脱乙烷塔出了问题,导致不能实现平稳运行。李惠武分析,从工艺设计和操作流程上看,都是符合要求的,问题很可能出在设备安装方面。他马上把这种怀疑转达给施工方。施工方认为自己的安装不会有问题,执意不肯打开检查。李惠武与施工方讨论了几个小时,说服了对方,打开后果然发现设备上缺少了一个零件,是在施工过程中漏装了。
  
  在李惠武和他的团队共同努力下,去年7月7日,cpp装置工艺流程终于被全部被打通,生产出了合格的乙烯、丙烯,其中乙烯纯度达到99.9%,丙烯纯度达到99.7%,均超过专利商合同规定的性能保证值!
  
  2009年8月22日是中国化学工业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随着聚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世界上代表乙烯先进发展水平的催化热裂解(cpp)制乙烯项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沈化人由此获得了腾飞!激动的人们无不奔走相告,一股强大的暖流,在沈化人心中荡漾、在职工们的掌声、泪花中澎湃奔涌,也在李惠武心中激跃翻滚!
  
  奉献先进 情怀美丽
  
  今年4月20日至22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国内13位石油化工院士及专家,对沈化集团的50万吨/年cpp国家示范项目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考核验收。经过专家组全面考查和充分论证得出结论,cpp项目一************核验收。
  
  专家组在考核验收报告中写到:“……中国蓝星沈阳化工集团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p示范装置,成功开辟了一条以重质原料油生产低碳烯烃的新途径,为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的生产拓展了原料来源。因此,该技术路线作为轻油蒸汽裂解制乙烯、丙烯的补充是合理的;特别适用于中小企业采用加工少量原油,发展有机原料、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的生产,在我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该项技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一定的适用性,应进一步通过国内开发、集成,整合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以利于带动国内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
  
  这是国家最高化工权威对沈阳化工cpp装置开车成功做出的郑重结论。这一结论,不仅仅是对沈化集团为化工科技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沈化人在建设cpp项目过程表现出的高尚情操给予的至尊褒奖!
  
  是的,所有沈化人都为建设cpp做出了贡献,所有沈化人都在创造这一伟大事业中表现出了崇高的精神,每位领导者、每位职工是那样可歌可敬。的确,李惠武仅仅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但是,李惠武又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是cpp开车人的主心骨。他在战胜困难、攀登乙烯技术高峰的同时,也使自己迈上了崭新的精神世界,攀上了思想境界的新高峰。李惠武和他的团队的情怀一样,都是那样朴实而不凡,那样崇高而感人。
  
  在建设cpp的日夜里,李惠武经常一连几天奋战在岗位上,顾不上吃饭、睡觉,也顾不上关爱自己的身体。他有胃病,数月攻关,常常拌着药片吃住在工地上,体重下降了十几斤。明显消瘦的他,发誓开车不成功就不去理发,头发长得老长,致使他如厕时遭遇一位男同胞的误解。她爱人苏燕除了给李惠武当好送饭炊事员、洗衣服务员、送药卫生员之外,连一句话也来不及说。在开车最困难、最危险的日子里,苏燕心里替李惠武捏了把汗,可他俩见面时却仅是相互一笑以示鼓励。
  
  进料打通后的一天,李惠武由于连续十几天没有回家,每天只在岗位上休息二三个小时,非常疲惫,可他依然强打精神在岗位上硬挺着。半夜两点钟他回到办公室想休息一会儿,可刚到办公室看到火炬又燃烧起来,就立即返身赶回工地。黑夜中,他竟然一头撞在了墙上,他眼冒金星,疼痛难忍,头上撞了个大血包,但他仍坚持干到早晨5点钟,直到把问题处理完、设备基本稳定了,他才回去治疗、休息。在火炬冲天燃烧、深冷分离技术把李惠武逼上绝路的时候,在探索前人未历的风险中,他做好了为之献身的思想准备。他在心里暗暗地鼓励自己:无私者才能无畏,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企业利益和开车成功面前,一切都显得那样渺小,他早已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因此,他越是在危急的时候就越是冲在前面,就越是显得冷静、沉着。
  
  身为技术型领导的李惠武,工作中思考的不仅仅是怎样完成开车任务,他还通盘考虑,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牢牢记在心上,总结出开车经验,丰富了管理cpp的经验,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身为党总支书记的李惠武,十分注意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工作中,他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每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培训学习、“三查四定”、设备检查调试、项目开车等过程中,党员干部处处都冲在前面、干在前面。他还经常找干部职工谈心,帮助大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思想问题。
  
  cpp项目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沈化人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为国家乙烯工业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对企业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企业、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了最有力、最完美的诠释。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这些创新理论,都具体地体现在李惠武他们开创性地建成cpp的实践行动中。这就是李惠武和他的工友们通过cpp项目彰显出的最高尚、最炽热的情怀!是他、是他们把科学发展观落到了实处,用实践改变了企业的命运,也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指出的那样:“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正是靠着李惠武他们的前所未有的实践,cpp才从图纸变成了现实;正是由于这一活生生的创新和发展的实绩,才写就了沈化人、中国化工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科学发展的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这,也再一次验证了列宁最喜欢的哥德的那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沈化cpp装置已稳定、安全运行一年多,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每当晨曦初上,它披着火红的朝阳,高耸的精馏塔,雪白的储料罐,千百条管线,无不闪烁出熠熠的光彩,它像圣殿一般伫立在天地之间。每当夜幕垂临,它点燃雪亮的华灯,如千百颗繁星降临人间,格外壮观、美丽。它仿佛在讲述着有一种忠诚叫实践的奇迹,又仿佛传递着无数科学发展的秘密。先进而尊贵的它,为企业赢得了骄傲、自豪和新的机遇。
  
  李惠武并未满足现状、止步不前,他依然保持着清醒头脑。身为cpp公司经理,他始终在思考:cpp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dcc技术几十年才达到成熟,相比之下cpp还显得那么年轻,要挖掘出它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需要我们再学习、再实践、再创新。在发展祖国化学工业的道路上,创新无止境,实践无止境。投身于这种创新的实践、实践的创新,才是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最美好的人生!

                              来源:
   
凯发登录网址 copyright © 2005-2010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凯发登录网址的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京icp05029527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中国日报联合设计制作
技术维护:中国化工数据中心 email:59781555@itsc.chemchina.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4/13 09:54:10
网站地图